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架构 > 科研部门 > 生物质能生化转化研究室 > 研究室动态 > 研究团队
研究室动态
研究团队

 

袁振宏,研究室学术带头人,2002年创建生物质生化转化研究室。1953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五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先进能源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第三届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沼气学会副主任;约翰内斯林內博恩奖生物质能源发展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袁振宏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能利用和能源战略研究和开发工作30多年,带领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广东省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80多项,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同时,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优秀研究生导师奖等。先后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9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国家专利55项。

 

 

王忠铭,研究室主任,工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奖励。作为负责人完成了科技部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以及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中泰国际合作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基金团队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秸秆类生物质生产生物柴油与药物中间体研发202211—202510月),重点开展秸秆等生物质的生物燃料绿色炼制和高值化利用工作。 

 

 

吕鹏梅,女,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2020Elsevier能源、化学领域高被引学者。长期从事生物质全组分转化利用、生物柴油/生物航油、生物质气化制氢等研究,在及生物柴油/生物航油固体催化剂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生物柴油连续生产和废油脂加氢制备航空煤油、十八脂肪醇等技术,研制了生物柴油固体催化绿色生产等设备,成功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目前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气化制氢,废油脂催化加氢制备航空煤油等生物质新型能源工艺。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重点基金项目,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项目负责人近年来在Appl. Catal. B: Environ., Green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EI文章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件。获得项目相关中国专利优秀奖、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专利金奖等奖励9项。

 

 

庄新姝,研究室副主任,19703月生,吉林抚松人,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副秘书长,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林产品分会国际主任,九三学社科一支社副主委。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4年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从事生物质高品位能源化技术的研发工作,对生物质气化、液化、固化等技术有一定的涉猎和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技术,包括生物质水解工艺及机理,生物质清洁高效糖平台的构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燃料乙醇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收录)论文102篇,其中SCI/EI收录70篇,在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20余次;申请专利42项,授权22项。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863子课题3项,作为第一责任人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97386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共计12项。

 

 

孙永明,研究室副主任(兼),19778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目前主要从事生物质生化转化相关研究,包括生物质高效厌氧转化工艺及装置研发、生物质活性产物提取工艺开发、生物燃气高值化利用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工艺及装置研发、新型阴极催化剂研发、高效产电微生物筛选及培育等。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项目10余项,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局三等奖1项,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先后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农业机械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0篇,申请及授权专利5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参编著作6部。

 

 

孔晓英,研究室副主任,19731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至今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从事生物质能源研究工作。并于2004-2005年在韩国能源研究所独立承担生物能源利用/微生物领域的科研设计与规划任务。目前主要从事能源微生物应用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包括生物燃气、生物氢能、人工合成微生物组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主持各级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任务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5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其中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技术装备与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方面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餐厨垃圾油气肥绿色联产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二等奖,城市生活垃圾转化获得广东省专利金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亓伟,研究室副主任,19822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生化转化研究室副主任,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或校外导师。20093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94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生化转化研究室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由单位推荐,分别借调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工作。作为主持人,承担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重点基金1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近5年来,以第一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参编专著多部。研究方向包括:(1)农林废弃物化学-生物耦合炼制制备先进液体燃料的系统工程化研究;(2)特异性纤维素酶制剂开发应用;(3)有机液体、固态肥料制备及废水处置;(4)市政有机固废处置。

 

 

朱顺妮,研究室副主任,19818月生,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藻生物能源与生物技术、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微生物、微藻固碳研究等。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院地合作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6部,授权专利3项。 

 

 

李颖,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英国南安普顿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生物燃气课题组组长,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可再生能源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包括产甲烷菌群构建及生物强化菌剂制备生产工艺,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生物强化技术,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失稳预警及控制,微生物燃料电池等,主持国家面上基金,国家青年基金、广东省基金、中科院先导A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在Wat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授理发明专利24件;参编专著6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推广一等奖1项。 

 

 

徐惠娟,博士,副研究员。1993年获得浙江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浙江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学位,19964月进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200810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质生化转化燃料及化学品的研究,包括合成气生物转化乙醇的微生物代谢研究/工艺开发、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炼制、工业废气能源化利用及能源微生物育种等。先后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农业工程学报》和《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及授权专利10余项,主持及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STS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及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个课题的研究,目前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

 

 

李连华,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重点从事农作物秸秆和能源草本植物等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的能源化和高值化利用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及成果转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8项,参与中科院先导项目、国家863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广东省专利金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等奖励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9篇;申请及授权专利3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件;参编著作4部。

 

 

张宇,1982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016月毕业于湘潭大学,获得生物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0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07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工作到至今,201212月聘为副研究员,201310月评为硕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8名,联合培养研究生4名。主要从事木质纤维素组分拆解及转化工作,具体涉及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糠醛高值化转化、纤维素酶菌种选育、酶固定化、催化动力学、微生物抑制物耐受机制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Fuel等期刊发表文章SCI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科技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项目1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项目和科技东莞项目评审专家。

 

 

李惠文,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助理。2007年工作一直从事生物柴油工艺设计,作为主要科研力量完成了以下的项目课题: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中标项目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设备的指导安装,设备调试,工艺参数优化; 国家863项目高酸值油料一步法合成生物柴油双功能固体催化剂研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万吨级非食用油脂原料的生物柴油清洁生产示范;973计划子课题:高酸值油料一步法合成生物柴油双功能固体催化剂等课题的实验平台搭建、实验原料准备、中试装置的设计与建设;横向课题十万吨生物柴油整体合作技术,第一条生产线年产30000吨目的设计、核算、调试工作。香港纽维斯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技术服务协议年产3300吨(设备在越南),的工艺设计,设备设计与选型、工艺包准备、设备布局;工程现场安装;生产线调试。佛山三水广州能源所基地年产5000吨生物柴油工艺设计,设备设计与选型、工艺包准备、设备布局与建造。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目前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文章共13篇,包括SCI文章2篇,EI文章6篇;成果登记两项。

 

  

罗文,19814月,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生物柴油生产关键技术,脂肪酶分子改造以及呋喃醛高值化转化研究。曾先后参与国家86397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共3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他奖励3项。参与完成多个万吨级的生物柴油工程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文章共20余篇;授权专利15项;参编著作4部。 

 

  

李志兵,197312月生,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和生物质生化转化制备液体燃料的研究工作,包括废水菌种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研究和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精制技术研究。参与了多项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广东省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参与发表了论文10多篇,申请及授权专利有20多项。

 

 

王闻,工学博士,副研究员。2012年6月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毕业,同年起一直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从事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科院所长创新基金人才引进专项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学术论文9篇,申请专利2项。

 

  

丰平仲,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微藻生物质能源、微藻固碳、藻菌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已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广东省基金等项目5项,先后参与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几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

 

 

甄峰,男,博士,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专家,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会员。研究领域主要为有机废弃物厌氧资源化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相关的工艺优化、设备研发、工程设计建设和成果转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及省市科研课题/子课题8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有较为深入的专业理解和判断。参与多项规模化厌氧工程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设、调试和运行,针对工程瓶颈问题提出多项解决和优化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获省部级奖励5项,授权专利33项,发表论文25篇,参编著作5部。

 

  

谭雪松,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木质纤维生物质组分分离溶剂体系构建及其分离组分转化利用研究,构建了四氢糠醇、苯氧乙醇、短链醚醇等多种,温和常压木质纤维分馏体系,通过调变体系溶剂效应,一步实现了禾草和硬木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选择性保留(~90%)和去除(~90%),并可获得纯度>90%的纤维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聚糖和(或)封端木质素产品,授权相关专利30余件,发表SCI论文50余篇。 

 

 

苗长林,副研究员,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010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离子液体制备及其催化生物质转化;固定化酶法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生产示范工程建设;生物柴油脱硫;乙酰丙酸酯类燃料复配等工作。工作期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第一作者25,通讯作者11篇),其中SCI 10篇,EI 19篇,以第一作者独立撰写申请专利17项,其中已授权12项;主持项目2项,参与项目8项,参与编写已出版著作2部。获得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一等奖1, 成果登记3项。 

 

 

杨改秀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天津大学工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生物炭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包括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过程调控,生物炭材料在电催化和厌氧发酵中的电子传递机制分析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连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江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共计15项项目支持,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发表一作/通讯SCI论文30多篇,授权专利10余项,参编著作5部,撰写国内外研究报告3部。 

 

 

秦磊,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微藻的生物质能生产过程副产物高效转化及高值利用。针对沼液高氨氮特性以及处置难问题,建立微藻-酵母共培养(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为碳源)以及生物滤池-微藻培养联产高价值生物质的沼液生物转化-污染控制-高值利用体系;针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及发酵过程产生的CO2及尾液中有机物(酸、酚、醛等)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基于微藻的无机/有机碳协同控碳技术研究。另外,在产业化方面,开展环境微生物菌剂(硝化细菌、溶藻菌、聚磷菌等)的定制研发。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项目7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20篇,参编中英文图书3部。 

 

 

邢涛,生物化工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畜禽粪污、秸秆、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厌氧能源化、有机固废合成羧酸平台化合物高值利用技术与装备研发,形成了厌氧转化制备生物燃气、中链脂肪酸、腐植酸等技术体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中科院战略先导、广东省科技计划、南岭团队人才等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等项目20余项,具有较丰富的生物燃气技术研发与转化经验。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参编著作5部。曾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 

 

 

郭颖,博士,副研究员。研究工作方向主要集中在微生物、酶、产品三个层次;基于亚细胞尺度观测与分析、多维宏组学、数值计算等方法,主要开展功能微生物筛选和驯化,解析调控途径,开发自调控催化技术关键酶及催化路径解析,分离纯化相关酶系,解析高效酶系的作用机制,并形成生物酶制剂产品平台产物高值化,打通生产高值化产品的工艺应用路线,提高经济性等研究;现已在能源、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累计他引次数达700余次;参与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

 

 

 

杨玲梅,中山大学博士,副研究员,从事能源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液体燃料及产品的研究,包括油脂固体酸碱催化酯化/转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油脂固体加氢制备生物航油及烃类产品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青年基金等项目7项,参与重点研发/广东省重大等国家及省级项目10;在Applied Catalysis B,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Fuel等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已发表SCI/EI文章5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5项,参编中英文学术专著3本;因在能源催化转化上的贡献,获得广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三等奖1项。

 

 

王治元,男,19778月生,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脂肪酶的分子改造、基因工程菌构建及酶催化转化方面研究。 

 

 

黄大隆,工学博士,工程师,主要完成亲水性渗透汽化膜的合成、表征及工艺优化、能源微藻大规模培养、油脂提取及生物柴油生产等方面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院地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 

 

 

许瑾,理学学术博士学位,助理研究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微藻生物资源的前期开发及微藻生物技术与应用。博士研究生阶段在暨南大学环境学院主要研究环境毒理学及生物技术;硕士研究生阶段在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微藻能源与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微藻生物技术及应用。目前,参加国家省部级及企业研究项目17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件,参与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部。 

 

 

徐忠斌,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有:微藻制备液体燃料、微藻处理废水以及高附加值产物、中试放大等研究工作;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院地合作等省部科研项目。

 

 

梁翠谊,19865月,博士,研究助理,主要从事木质纤维类生物质高效解聚与转化基础研究。开展纤维素降解高效菌种选育及酶系协同研究,着力开发纤维素酶系定向复配与优化技术体系,实现低酶负载水解,有效降低商品酶使用量并保持高转化率;开展合成气乙醇厌氧发酵工艺过程研究;从事微生物降解除臭菌剂、产乳酸功能菌剂等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开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完成了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累计发表期刊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25篇(第一/通讯7篇),授权专利18项,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第一/第二发明人授权专利5项。 

 

 

付俊鹰,工学硕士,研究助理,主要从事生物柴油/生物航油绿色合成过程中固体酸催化剂的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广东省重点专项、广东省重大基础培育项目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余件。 

 

 

李明,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热转化及化学链制氢等方向的研究。目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主持省市级及企业横向项目6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 

 

 

邢世友,19884月生,博士,助理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所级会员。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17-2020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德拜纳米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基于廉价金属的高性能金属/氧空位、金属/分子筛双功能材料调控合成及催化废油脂/二氧化碳等含氧液/气碳基废弃物高值转化为先进液体燃料及化学品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后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粤惠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JACS Au, Appl. Catal. B: Environ., Green Chem.SCI期刊上发表文章24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8篇,担任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Front. Energy Res.审稿编辑,获邀为Energy, J. Catal., J. Clean. Prod., Energ. Convers. Manage.SCI期刊审稿人,Energy期刊Outstanding Reviewer 

 

 

胡云子,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废弃物生物质转化、木质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酶发酵和生命周期分析等方向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英文专著2部,并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授权6项,日内瓦国际发明第44届特级金奖和第46届金奖。 

 

付彩霞,工学博士,博士后,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硕博均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7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内分泌干扰物等)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高级氧化降解技术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相关研究内容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8篇,H因子10,累积影响因子68.085;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专题1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汇报2次;并长期担任本领域内著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的受邀审稿人。 

陈仲霞 科研财务助理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