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所在积极进行能源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将能源科学传播作为己任。2003年,建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普基地,2009年建设新能源虚拟博物馆,2011年建设新能源流动展馆。致力将能源科学研究成果、节能低碳理念,传播给公众。努力做到让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并蒂开花!
新能源虚拟博物馆,建设于2009年。全世界的公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进入新能源虚拟博物馆参观。在馆里,可以了解能源发展历史,还可以深入认识九种代表性新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燃冰、氢能、地热能等等。
预约电话:020-87058895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广州能源所科普作品获第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奖
发表日期:2013-07-31 作者:谢舜源 【字号:

颁奖仪式现场

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第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从225份参赛作品中最终确定了32份获奖作品。7月23日,在广东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主办方为获奖者颁奖。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推荐的《十面“霾”伏》和《神奇可燃冰》科普视频作品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第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数字化类科普作品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由省科协、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广东科技报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科学馆联合承办。旨在引导和繁荣科普作品创作,发挥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在全省营造积极、健康的创新文化氛围,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广东作出新贡献。

本次推荐的科普作品均为广州能源所第二届科普原创作品大赛的一等奖作品。其中《十面“霾”伏》由天然气水合物应用基础实验室2012级博士生史伶俐创作,作品紧扣当前的PM2.5,以视频方式解开阴霾天气的面纱,科学普及我们身边肉眼看不见的PM2.5,以及阴霾天气的各种应对方法。《神奇可燃冰》由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研究实验室丛晓荣、袁嫄制作的。该作品通过动漫这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向观众展示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简单的模型、形象生动的动画加上柔美的配音来为观众揭开海底浅表层这一巨大能源的神秘面纱。

本次推荐的两个参赛作品均获得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大奖,充分体现了广州能源所在科普原创大赛上长期的经验积累,通过本次参赛也树立了广州能源所在科普宣传方面的良好形象。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opyright ? 2002-2009 粤ICP备05004665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483 E-mail:web@ms.giec.ac.cn